行业资讯

新闻内容

字号:   

名气满松江、原是“同根生”的两家酒楼:迎宾楼与松鹤楼

浏览次数:241 日期:2023-04-14 01:00:04

迎宾楼与松鹤楼

邢砚斐

松江老城的中山中路(谷阳门外西外大街),一直是个商业繁华的地段。年长的松江人还记得,在这片热闹区域内原先有大大小小20余家餐饮店。如:成隆兴、震源馆、小连生、小广东、稻香村、草庐酒家等等,而最有名气的则是“松鹤楼”与“迎宾楼”。

1993年,中山中路(人民路至谷阳路段)街景    

(唐西林 摄,松江档案馆 存)

这两家酒楼的创始者均为吴荣茂(1880年—1959年),吴先生是江苏无锡北门人,祖辈业以水运谋生。

吴荣茂16岁离家,只身到上海。曾在南京路“沈大成”等酒楼从“响堂”(俗称跑堂)做起,拜师学艺,经过数年磨练,并积累了一些资金。上个世纪20年代,他落脚松江,在西城门外日晖桥(俗称石灰桥)边,与朋友合伙开了一爿饭店,取名“合意馆”。

旧报刊上登载的“合意馆”广告 (邢砚斐 供图)

在合伙经营合意馆近十年后,吴荣茂先生于1936年单独创建松鹤楼。酒楼坐落在中山中路北侧,高家弄口与百岁坊之间,二开间门面,砖木结构两层楼,面积约300平方米。松鹤楼经营饭菜、面点,有早、中、夜三市供应。

松鹤楼的招牌菜点是炒鳝糊和汤包。松鹤楼的汤包外观洁白、油亮、饱满,皮薄汁多,馅味鲜美,包端结口如花蕾,18个褶以上。一般店家在汤包蒸格中使用席草或箬叶作衬垫,而松鹤楼却采用松针作垫,所以出笼时带着一股独特的清香,引人垂涎。当时有句俗语道:“上松江,不到松鹤楼吃汤包,白来一趟。”

      1946年8月7日,《茸报》第二版刊登的“松鹤楼”广告

(邢砚斐 供图)

松鹤楼不仅汤包有名,虾仁、鳝丝浇头面;焖肉、爆鱼、白斩鸡过桥面;红二鲜、红白鲜双浇面等也别有风味。店内面汤用剔肉带头之黄鳝骨辅以葱、姜、酒等熬制,提汤吊清。面灶师傅张福升(外号“白头”),手艺精湛,下起面来“三甩一抛”动作敏捷潇洒,在同行中众口齐赞。此外,松鹤楼聘用的王苟、韩德俊均是当时松江名厨。

上世纪40年代中期,吴荣茂先生将松鹤楼交小儿吴炳初管理。在马路对面,又创建了迎宾楼,交由大儿吴炳源经营。酒楼南临市河,三楼三底,面积约350平方。店内既有一般堂吃,也有婚庆喜宴,还设有包房,供客人洽谈、聚会。迎宾楼的菜有八宝鸭、芙蓉三丝、松江三球(田力球、蟹粉八宝球、松子虾球)等百余种,并设有各档“和菜”,菜肴分为四冷盆、六冷盆或八冷盆及八大菜一汤,由店家搭配,供消费者选择,价格从每桌5元起,8元、10元、15元不等。吴炳源思潮新派,头脑活络。在迎宾楼经营酒菜的同时附设冷饮部,特制三色冰淇淋、刨冰、绿豆汤、冰咖啡等招揽顾客。饭店聘用女招待员,这在解放前是松江第一家。

        1947年7月9日,《茸报》刊登的“迎宾楼”广告

(邢砚斐 供图)

松鹤楼与迎宾楼的菜肴原料以河鲜为主,店内加工制作,烹饪以苏锡帮结合松江本帮为特色,在老一代松江人中享有盛誉。

松鹤楼已于1972年拆除,迎宾楼也在1992年中山中路地段改造时拆除,原址均另建新楼。昔日松鹤楼与迎宾楼的美味佳肴仅留记忆和无穷回味。

资料:松江微历史

编辑:沈莉娜

所属类别: 行业新闻

该资讯的关键词为:松鹤楼月饼礼盒,上海松鹤楼粽子,苏州松鹤楼官网,杭州松鹤楼总店菜单